頂尖的運動員是否能經由訓練減少壓力對球場表現的影響?NBA 金洲勇士隊 球星 Steph Curry 認為答案是肯定的。2018-19 賽季時,勇士隊的目標毫無疑問地就是尋求三連霸,根據運動媒體 ESPN 的統計,在那段時期的比賽中,Curry 在第四節或延長賽的最後五分鐘內總共命中了61次關鍵投籃( clutch shot )。另外,在那年季後賽第二輪對上休士頓火箭隊的第六戰時,Curry 在上半場一分未得的狀況下,於下半場豪奪 33 分並成功率領勇士隊登上西區決賽舞台,這些都是最好的案例。
就算是最頂尖的運動員們也需要面對失敗,但與一般運動員的不同之處在於,最頂尖的運動員從失敗中學習並成長。時間回到 1984 年,在那年總決賽上,「魔術強森」Earvin Johnson ,進攻時間超時違例,並錯失關鍵罰球導致湖人隊錯失冠軍金盃,而他也被貼上「悲劇魔術師( Tragic Magic )」的標籤。不過在下一個賽季,魔術強森與湖人隊再次於總決賽舞台強碰波士頓賽爾提克。這次,他沒有讓遺憾再次發生,以招牌鉤射帶走比賽並成功擊敗賽爾提克,這一戰也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。
壓力是人體在面臨挑戰時所產生的自然反應,對於 NBA 球星而言,壓力也會以不同的形式影響他們。對於 Michael Jordan 而言,壓力往往伴隨著手汗出現,為此他也需要塗抹更多松香粉才有辦法牢牢抓住籃球;而在 Larry Bird 的經驗裡,壓力會讓他的身體產生一種噁心感,直到他在賽前列隊時才有辦法消退。
這些 NBA 球星如何應對壓力並從中獲得成長,是他們能夠登峰造造及的關鍵。邁阿密熱火隊總管 Pat Riley 曾說過,若球員可以克服壓力,那麼他的職業生涯將節節高升。反之,若向壓力屈服,則無法發揮出身體內的潛能。「就像在練習投籃一般,當你經歷過越多充滿壓力的情境,那麼你的身體也會學會」如何去克服它。」
達拉斯獨行俠隊球星 Kyrie Irving 還在騎士隊時,曾投進過關鍵三分幫助騎士隊贏下總冠軍。當投進那一球時,Irving 便馬上意識到當下的經驗對他來說將具有重大意義。他認為,最頂尖的球員能將壓力轉變為自身最強大的武器:「對我而言,壓力只是一個用來描述恐懼的詞彙。」Irving 認為,當你了解籃球對於自身的意義,並釋放壓力所帶來的恐懼感時,就能學會擁抱壓力
NBA 傳奇球星「 The logo 」Jerry West 則是透過系統性的訓練,鍛鍊在面臨關鍵時刻時的心態。他在受訪時曾提到,小時候在練球時他常常模擬比賽進入讀秒階段時的情境:「我小時候這樣做了一百萬次,而且時間由我自己說了算,當我投丟時就多加一秒。」在 Jerry West 活躍的 60 年代,NBA 的計時器並沒有顯示秒數後的小數點,不過 Jerry West 也不需要,因為他的腦海中早已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讀秒系統。「我從來都不需要看時鐘,也從未因為時間而感到壓力,因為如何在這樣的情境下投進球已經植入我的腦中並成為身體本能。」儘管當時的數據紀錄還不普及,我們很難找到相關數據佐證,但據他所說他曾在 1969-70 賽季投入 12 顆致勝球,而湖人隊的檔案中也有相關紀載。
然而,並非每個人都有辦法像前文所提到的球員般應對壓力,前奧蘭多魔術隊後衛 Nick Anderson 於 1995 年總決賽的一場比賽中,在最後 10 秒連續四次罰球失誤,而他也坦言這次的重大失誤摧毀了他的信心,也間接終結了他的職業生涯。另外,當 DeMar DeRozan 遭到母隊多倫多暴龍交易時,也有隊內消息證實,暴龍隊決定放棄他的部分原因,是因為他的抗壓能力導致在季後賽時的表現和例行賽相去甚遠。在 NBA 裡,有不少球員在例行賽和季後賽的表現大相逕庭。對此,Michael Jordan 解釋:「這就是壓力對於球員的影響,在面臨關鍵時刻時這些球員不相信自己能投進關鍵球,而他們最終也沒有投進。這其實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。」
在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》這本書中,作者 Steve Magness 和 Brad Stulberg 認為壓力可以成為促進成長。在書中他們以重量訓練和肌肉鍛鍊來比喻駕馭壓力的過程,兩者都需要先付出努力,接著經歷疲勞,最後進行恢復,如此才能獲得更強的力量。
「如果你對某次出手感到懷疑或擔憂,或者感受到那次投籃的『壓力』,那是因為你練習得不夠多,」Michael Jordan 說。「唯一能減輕壓力的方法就是做好基本功並反覆練習,讓你的身體在比賽中能應對任何情況。」他以自身的經驗進行說明:「當我常說我在練習時比上場還更努力時,沒有人相信。但我說的都是真的,因為努力練習就是我一直以來的堅持,這樣比賽時我只需要讓身體做它早已習慣的事就行了。」
在 Michael Jordan 的生涯中,投進了不少足以在 NBA 歷史上留名的關鍵球,其中總共包含 28 次致勝球,並且其中 27 次都發生在比賽最後 10 秒。但和許多球員一樣,他也有所遺憾。
那是在1991年,Michael Jordan 迎來生涯第一次 NBA 總決賽,對手是擁有魔術強森、James Worthy 和 Vlade Divac 的湖人隊。在第一場比賽的最後9秒,Michael Jordan 在他大學時期隊友 Sam Perkins 的防守下從側邊跳投出手,他覺得那次的出手節奏完美無缺。
然而球在籃框上轉了一圈,彈了出來。
「現在想想,那是一個相當重大的失誤。」Michael Jordan 回憶道。「那是我生涯第一場NBA總決賽,我本來可以因此而心態崩潰的,但馬上就恢復過來了,因為我知道那球投得很好,我沒躁進也沒做錯任何動作。只是球沒進而已。」後來在那個系列賽中,Michael Jordan 繳出場均 32.9 分,總命中率 55.8% 的宰制級表現,而湖人隊也沒能再贏下一場比賽。
「每次出場,我都相信自己是最好的。」Michael Jordan 說。「而且當我投進的球越多,這種信念就會越加鞏固。所以當失手時也不會有所動搖,畢竟你無論多偉大都會有失手的時候,而且你早已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穩固的自信心基礎。」然而,Michael Jordan 提到他也看過很多球員無法克服心魔的案例:「當他們投丟一球後,似乎就再也投不進,這就是壓力對球員造成的反向強化。」
最頂尖的籃球員並非不會受到壓力,他們只是掌握了如何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的關鍵。如今球員受益於球隊提供的豐富資源,包含頂尖的訓練設施和完善的醫療團隊,涵蓋的內容甚至包含專屬的營養師、運動科學家、心理健康顧問、運動心理學家、睡眠專家、瑜伽教練以及冥想專家。
然而,對球員而言最具價值的工具,依然是球員對於自身球技的信心。
「偉大的球員是勇於接受失敗的。」Pat Riley 說。他提到,這些球員不會向壓力屈服,但有時反而容易受到外界聲音影響,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時代,外界的聲可能會導致球員狀態在比賽期間,甚至一節內就會改變。「看看賽爾提克隊,他們在季後賽第一場擊敗公鹿隊後,所有人都覺得他們是不可擋,結果他們連輸四場後,大家又覺得他們一無是處。」Pat Riley 將這樣的情形稱之為「外在對手( peripheral opponents )」,如果球員讓自己被此所造成的壓力和焦慮擊潰,心態就會是受到相當大的影響。
即便是 Kevin Durant,也坦承自己曾經面對過這種情況,儘管他當時已連續兩年獲得總決賽MVP。「這種感覺來自於害怕在眾人面前出糗。」Kevin Durant 解釋。「在 NBA ,因為總是受到各方關注,所以球員的自我意識都十分強烈。當你在眾人面前失敗時,你會被那些說『我早就知道』的人糾纏住,而忽略那些真正愛你並支持你的人。」
不過 Kevin Durant 之所以到達運動員的頂峰,關鍵就在於他有辦法應對並調適來自外界的壓力:「當然,你可以選擇被壓垮,不過另一方面,你同時也能選擇超越自我。」
原文連結:Rise above it or drown: How elite NBA athletes handle pressure
延伸閱讀:
【外電翻譯】美國基層籃球教育體系漸趨混亂, NBA 籲正視問題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法
【運動教育帶給所有青少年的21 項人生課題】
青少年選手成長階段需要具備的四種能力